当享乐主义者对自己一无所知
------------------------
之前我听过有人讲信什么,快乐就好的观念。充满着享乐主义,再从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所爱参与的活动与个人态度观察,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
很可惜的是,他自己不知道,却一味以为自己是很了解这世界的一切。可见人的自大到已经把吃喝玩乐当人生目标,还反过来纠正卫道之士不符合社会大众潮流所云~~
现下这个社会充满着享乐主义,为了就是鼓催消费与欲望。最明显的是佛,道两教毫无招架之力,反而沦为俘虏。我们可以思考,电子花车与性感美眉的筹神运动,是真的神明喜好吗?还是观众席里的伯伯喜爱呢?动动脑筋想想看。我听过两个说法,都是华人女性,传统华人信仰。这些对他们而言都是理所当然,但是就有两种答案,一个说根本就是男人自己要看;一个就说“不能那样讲,那是华人宗教”。是文化吗?是信仰吗?在民主言论自由时代的今天,我想脑袋有用的人自己想想就知道。反之努力捍卫这等新创文化的人却给人有浓烈的华人民族主义作祟。可见没有对或错,不管任何人喜欢或否,人类满足欲望的举动无法掩盖。后世人类自然会给与评论,因为人类只会越来越民主,人类不会倒退。。。越民主,越多东西会被评论,被探讨。因为人就是如此。秦始皇在位时没有人敢有任何不一样的想法,现在的人却把秦始皇从头到脚评论一番,不管秦始皇喜欢与否。
我们很容易就能看见现在哪些人的脑袋一百步,哪些还是五十步。
说回跟我发表伟论的人,竟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电视机“享乐主义”熏陶下,中毒已深。最可怜的是,对正道中人却不断抨击。所以时代变得满足欲望的人合理化;捍卫正道的人却是怪胎。这就是当年的“勤有功,戏无益”到现在的“勤费功,戏有益”。看来孔老两人,孟子等,白讲了。佛陀后世信徒较为像话,有人间风范的我个人就首推慈济人的典范。但是他们在社会上却是被认为怪胎,甚至惹来不少眼红人的谩骂。
当然基督徒也难逃一劫,要么人家荼毒教会;要么拼命踩基督信仰。因为基督徒啊,一群自称捍卫公义的多事基督群众竟然阻碍了大众满足任何欲望的机会。多么令人讨厌啊~~嘴巴讲不出来,头脑也不明白,心里就是觉得这群基督徒很讨厌,讨厌他们管多多,因为全世界都想要极端的享乐。
享乐很坏吗?不见得,不过尽一切所能满足欲望就是有点怪怪。人生是自己的,自己负责。脑袋清晰的自己思考。
不过我们不妨来了解什么是享乐主义,一个人们自己不知不觉吞了却还没清醒的鸦片。吃的人,自己负责。。
享乐主义
-------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是一个哲学思想,认为享乐是人类最重要的追求。词语的来源是希腊语的"pleasure"。享乐主义是所有动作皆可被一个人会产生的享受与痛楚所决定,力求将享乐与痛苦的距差增至最大。
含义
含义:享乐主义(hedonism)产生于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是受到人们诋毁最多的一种哲学。19世纪英国哲学家JohnStuartMill与JeremyBentham由他们的功利主义的伦理理论提出了享来主义的基本原理。享乐主义之先驱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所有行为皆是基于要给最多的人数获得最大的快乐。
伊壁鸠鲁学说
1.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
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但是,应当区分不同的快乐。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节制欲望,远离政事,审慎地计量和取舍快乐与痛苦的事物,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平静,这是生活的目的。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基本伦理学
2.基本伦理学理论认为最大化良好结果单单经由快乐与痛苦来评价者,称为享乐主义(Hedonism)。
亚里士多得学说
3.亚里士多得学说认为因为我们生活中具有快乐和痛苦,我们就采取相应的行为,我们追求给予我们快乐的事物,而避开引起我们痛苦的事物。这种观点称为享乐主义(hedonism),它是弗洛伊德本我或伊特概念的基础。按照强化概念享乐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隐性的。 享乐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挂钩,其实质为狭义的享乐主义,即极端享乐主义。与我们所知的享乐主义截然不同的是,伊壁鸠鲁抵制“动态的快乐”或者“积极的快乐”,宣称“性交从来不曾对人有过好处;如果它不曾伤害人的话,那就算是幸运了”。他很喜欢(别人的)孩子,但是要满足这种趣味他似乎就得有赖于别人不听他的劝告了。事实上他似乎是非常喜欢孩子,竟至违反了自己的初衷;因为他认为婚姻和子女是会使人脱离更严肃的目标的。卢克莱修是追随着他贬斥爱情的,但是并不认为性交有害,只要它不与激情结合在一起。
演变过程
伊壁鸠鲁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产生于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是人们受到诋毁最多的一种哲学。伊壁鸠鲁是一位无神论者,“人们认为他是淫逸行为的辩护人”,他提倡人们要追求感官的享乐;“而他在生活中却始终行为高尚,特别是能够做到自我克制。”(狄德罗:《百科全书》梁从诫译,第16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他之所以被当作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完全是犬儒主义(斯多葛学派)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的结果。狄德罗说:“可鄙的犬儒主义者(斯多葛派)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使之如此流行,以致我们不得不指出,享乐主义者是少见的名声最坏而品德高尚的人。”(狄德罗:《百科全书》梁从诫译,第16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亚里斯提卜
根据弗洛姆的研究,最早的享乐主义者应当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斯提卜(Aristippos,约公元前四世纪上半叶,关于他的哲学我们所知不多,其言行在古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中有所收录)。“他说,生活的目的就是最佳地去享受身体上的快乐,幸福就是快乐享受的总和。……在他看来,既然存在着要求,那就有权去满足这种要求,从而实现人生的目的──享乐。”(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5-6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狄德罗
伊壁鸠鲁也把“纯粹的”享乐看作是最高的目的,但是,他与亚里斯提卜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不尽相同。伊壁鸠鲁的快乐是指“没有痛苦”(aponia)和“灵魂的安宁”(ataraxia)“伊壁鸠鲁认为,通过满足某些欲望而获得的那种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因为继这种享乐而来的必然是厌倦,从而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即没有痛苦(伊壁鸠鲁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 (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6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因此,狄德罗说:伊壁鸠鲁“是唯一知道怎样协调自己的道德信念与他所了解的人类真正的快乐,以及他的自然欲望与要求的人。为此,他在过去和未来都会有一大批门徒。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但任何人天生就是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狄德罗的《百科全书》第172-17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如果可以给伊壁鸠鲁哲学的矛盾表述做一个最终的解释的话,那与亚里斯多德不同的是,他主张某种主观主义的东西。”“其它的伟大的哲人都没有说过,一种愿望的事实存在构成某种道德的规范。他们所关心的是人类的最佳幸福。”(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6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在不同的时代中,极端享乐主义是富人干的事。比如说罗马帝国、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十八和十九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精英们,那些拥有无限财富的人都把尽情享乐看作是生活的意义。但是这与中国、印度、近东和欧洲那些伟大的哲人们所提出的关于幸福地生存的理论是相悖的。”(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5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们又一次明确提出了享乐主义。这一时期,以霍布斯、拉梅特里、德·萨德、边沁、穆勒为代表。
霍布斯
霍布斯认为,幸福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欲望(cupiditas)。
拉梅特里
拉梅特里(1709-1751),法国医生、哲学家,著有《人是机器》(1784)、《灵魂自然史》(1745)。他甚至向人们推荐吸毒,因为毒品起码可以唤起幸福的幻觉。
德·萨德
德·萨德(de sade1740-1814),法国作家,对人的变态心理做了大量的描写。他所描述的人物被称为Sadist,即施虐狂患者,他的非道德论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影响很大。他认为,满足那些残忍的冲动本身就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冲动存在和要求得到满足。
危害
1.造成人们的精神颓废
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 所以,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名人名言录》,第2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人们用一切手段进行享受,用一切办法刺激自己的感官,必然造成人们的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更加紧张。
3.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们都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就必然各自为己,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与人的关系是狼。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 马尔库塞
力。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会难以建立起来。近来,有人主张“重新定义享乐”,“给享乐松绑”;声称要“摈弃那些虚伪的文明,进入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与生存状态”;说什么“社会进化的历史,就是享乐的发展史”,“享乐主义是进取精神的亲儿”,“享乐的人不迷茫,不懂享乐的人才迷茫”,等等。这种论调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古今中外,靠贪图享乐、奢侈腐化而成就大业者闻所未闻。相反,历史上因骄而奢、由奢而亡的例子,却数不胜数。那种以为通过助长享乐,就能刺激消费,搞活市场,拉动经济发展的想法是十分荒谬的,其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艰苦奋斗创造的。享乐主义滋长和蔓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只能滋生虚假繁荣的毒瘤,助长玩物丧志的风气,最终葬送已有的文明成果。社会进步的历史,决不是“享乐的发展史”。 时代在发展,生产力的水平在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但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始终是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克难履险的法宝。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今后面临的任务更艰巨,问题更复杂,挑战更严峻,我们一点也不能松懈,更不能有丝毫骄傲自满、停止前进、追求享乐的念头。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经济、科技等许多方面我们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贪图享乐,奢靡之风盛行,就会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味追求感官享受,绝不会造就健康的人生。贪图享乐竟能使人焕发出“进取精神”,纵情声色还会使人“不迷茫”,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近些年,少数党员干部腐败堕落,大都是从奢靡腐化、自我放纵开始的。生活上的腐化导致政治上的退化,贪图享乐成了他们灵魂扭曲、思想裂变的“催化剂”。当然,我们从来不主张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和正当的生活享受。但共产党人作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永不停滞,永不懈怠。 或许有人会说,“给享乐松绑”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同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不是一致的吗?其实,这两者之间根本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党对人民生活的改善,一贯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协调,十分注意教育和引导社会成员坚持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而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共生”的,一旦“给享乐松绑”,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其结果必然使整个社会陷于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所谓“自由的精神空间与生存状态”之中。 享乐主义是一种颓废腐朽的思想,是与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的。任何为享乐主义张目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脚踏实地,扎实工作,自觉抵制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开拓进取。
"享乐主义"
认为感观上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光凭感官上的快乐就能使人幸福和满足。享乐主义必然导致自我陶醉或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感官的享受只有自己体验,谁也不能代替别人体验感官的快乐。享乐主义特别表现在性行为及其他习惯方面。在美国和西方世界,享乐主义导致婚外性关系、青少年性关系、同性恋(可能)?.....认为享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追求享乐是行动的原则。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广泛传播,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为了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产生了人道主义的伦理学。它宣布人有满足其自然的、天生的需求和爱好的权利。功利主义伦理学把享乐同利益联系在一起。享乐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由资产阶......即“快乐论”。一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达到肉体的快乐。快乐和痛苦被视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我国魏晋时代流传的《列子·杨朱》提出:“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主张恣情纵欲,及时行乐。在欧洲,享乐主义最早为......
很贴切,和现在“快乐就好”的论点,观点符合。当有人看到这里,连自己反省的动作也不做,急着逃跑或反抗,很明显,就是享乐派满足欲望者。喜欢与否,爽或不爽,这个主义还是在那里,了解这事的人还是在。
或说“享乐主义”是指把享受玩乐作为人生的根本欲望和追求,并且不择手段地去实现和占有.“享乐主义”具有典型的资本主义奢侈思想的色彩。。(转载文章与段落)
所以说啊,现在的社会谁最无辜?谁最快乐?谁是极端享乐派?谁是欲望纵容主义?是我们自己吗?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别让书白读了,别再荼毒下一代。别让先人哲学家思的无益,思考一下。人类才有希望。